来源:中国网
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国网郑亮)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定于5月16日15时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机关西直门办公区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援鄂医疗工作和恢复正常诊疗秩序有关情况,请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司局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回答媒体提问。
文字实录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主持发布会(中国网郑亮)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援鄂医疗工作和恢复正常诊疗秩序有关情况。我们请来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女士、国家儿童医院院长倪鑫先生、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先生,请他们就大家关心的问题来回答媒体提问。首先,通报一下疫情情况。
5月15日0时—24时,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8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6例,分别为上海5例,海南1例;吉林本土病例2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上海病例。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0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人,重症病例无变化。境外输入情况:现有确诊病例46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确诊病例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5月15日24时,据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89例,其中重症病例1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例,累计死亡病例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人。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3例,其中境外输入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70例,其中来自境外输入5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例,其中境外输入30例。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5例,台湾地区例。
5月上半月,全国共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9例、无症状感染者例,比4月下半月分别下降了46%和62%。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多来自聚集性疫情,多地发现无症状感染者,要加强患者救治和流行病学调查,提高核酸检测能力,做好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筛查、复核和隔离管理,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以上是疫情情况。
下面我们进入现场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围绕今天的发布主题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总台央视记者:
在这次疫情当中有4.2万医务工作者支援湖北,请问这4万多医务工作者是如何科学调度和统筹安排的?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中国网郑亮)
郭燕红:
谢谢记者的提问。这次4.2万医务人员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医疗支援行动,这次的医疗支援行动始终是以医疗救治的需求为导向,为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建立了医务人员日调度制度,按照统筹资源、科学调度、及时高效、形成合力的原则,科学有力有序地派出医务人员队伍。总结起来,这次派出医务人员队伍有这样几方面特点:
第一,覆盖的专业比较全。与新冠肺炎救治相关的专业涉及到重症、呼吸、感染,除此以外,随着我们对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包括心内科、肾内科、影像、精神等类别,我们也派出了相关专业的医务人员来负责救治。此外,为了加强患者的转运,我们还专门派出了一支包括了20辆负压救护车转运队伍,覆盖的专业比较全。
第二,效率高。从各个省接到指令到医疗队组成和派出,不到24小时,保障医疗队伍在24小时内抵达武汉开展救治工作。
第三,成建制地标准化配置派驻队伍。这次派驻队伍当中,比如针对轻症救治,前方用不到29医院,医院建成之前,我们派出了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和移动P3实验室,确保在2月5医院开始接收病人之前到达武汉,医院。随着重症患者的不断增加,前方不断腾出医院,建成专门的重症收治病区,我们成建制派出重症医疗队伍,整建制托管重症病区,满足救治需求。
第四,科学有序的调度。重症患者是救治工作的重点,我们按照重症床位的不断拓展和重症医疗救治的需求,不断派出相应的队伍。在重症患者达到数量最多时也是我们派出医务人员,特别是重症医务人员最多的时候。
这四方面特点也是这次打赢湖北保卫战和武汉保卫战在医疗支援行动当中的几个重要特点。谢谢大家。
健康报记者:
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强化医疗机构感染防控措施,确保防控工作无疏漏,医护人员尤其是发热门诊的医生护士始终战斗在最危险的环节。请问他们如何做医院看病的老百姓放心?谢谢。
国家儿童医院院长倪鑫(中国网郑亮)
倪鑫:
谢谢你的问题。做好医院是更为重要,医院从疫情发生以来,对全员从院感防控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要从意识上来加强院感防控的认识。所有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诊疗活动过程中,首先强化的是院感知识培训。到岗的医务人员经过院感科严格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够进行上岗,同时上岗后按照医疗诊疗的程序,我们在就诊过程中,医务人员要佩戴口罩,同时要勤洗手,诊室开窗通风等,这是最基本的配置。对于特殊的诊疗区,比如像发热门诊这些地区,要加上精细化的更加严格的院感防控,比如护目镜、防护服等等,完全按照院感的要求,这点是尤为重要的。
第二,防护的物资要到位。充分的院感防控意识,没有保障的物资是很难实现的,医院的后勤保障系统对于院感防控物资的供应能够保障充足,对于整个院感服务的体系给予完善规划,有了防护物资,有了强化不懈的意识,更重要的就是我们的人员,如何能够使我们在疫情防控期间人员能够上,上的人员能够打胜仗,如何能够做到可持续,不出现懈怠,医院人员调配,尤其是门急诊和发热门诊方面,都需要进行灵活的调配,让我们的工作人员、一线的人员保持强有力的精力是尤为重要的。对于院感方面的人员调配,让他们能够有效合理的休息,作为院方,对于这些工作人员的待遇要保持合理,这些工作是更为重要的。
我们相信,我们的医务人员能够做好工作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医院,我们会对所有冲在一线的同志们的心理状态和他们家人的心理状态都要给予有效了解和疏导,医院也要对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给予定期表彰,给予正能量宣传,同时更要给予他们在工作当中能够有很好的典范的支撑,让我们的人员既付出又能保持愉快的心情,这些是尤为重要的。谢谢。
澳门月刊记者: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请问国家卫健委相关部门是如何指导各省市恢复正常诊疗秩序的?谢谢。
郭燕红:
正常的医疗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一手抓疫情的防治工作,同时全力推动、尽快恢复正常医疗服务。在疫情初期,我们按照分区分级管理,高风险的地方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而低风险地方和中风险地方分区分级有序恢复正常的医疗服务。
目前,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已经进入了常态化防控阶段,在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医疗机构承担着疫情防治和正常医疗服务的双重任务,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形势下做好正常的医疗服务,有这样几方面任务:
第一,要毫不放松的落实好“四早”。医院有发热门诊,同时要求各个省指定定点的医院。在落实“四早”方面要发挥好医疗机构在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筛查作用,能够及早发现可疑病例,进行检测,最后将相关的病医院进行收治。医疗机构要发挥好前哨作用,要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我们在恢复正常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一定要毫不放松的落实好“四早”。
第二,要针对性强化医疗机构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做好医疗机构的分区管理、环境通风管理、消毒隔离,特别是要全面排查感染风险。同时还要健全陪护和探视管理,加强医务人员科学防护,落实好标准防护措施。
第三,在恢复正常医疗服务过程中,创新医疗服务方式。比如我们现在全面实施预约诊疗,分时段就诊,减少人员聚集,同时推行一站式服务,能够减少患者流动,减少人员聚集,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我们也利用互联网医疗的优势,加强线上和线下的融合,能够有效的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医疗服务。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看病就医的需求,刚才我们提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正常医疗服务开展,多措并举,现在全国医疗服务的状况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85%,部分地区已经得到了完全的恢复。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主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