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敢死队”
“老夫聊发少年狂,赴汉口,跨长江;医亦凡人,匹夫尽责灭疫狼。”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北京大学援鄂抗疫医疗队专家组组长安友仲教授临行前即兴所赋新词。
2月1日,医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出征武汉,至今,年近花甲的他在武汉抗疫前沿、在重症救治一线已经奋战了几十个日日夜夜。在这期间,从新冠肺炎重症监护病区改造方案研讨到现场考察调研,从重症设备物资到位到救治流程规范制订,安友仲马不停蹄地多方奔走。夜里,他与医疗队员们探讨危重病例、交流诊治经验,不仅从宏观角度制订重症救治战略,更从细节着手把控救治环节。
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隔离病房,安友仲(中)正在查床
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进入关键阶段,协调整合和优化救治力量,加强重症救治能力,努力降低死亡率,成为医疗救治工作的重点。医院院长姜保国强调:“给予患者最积极的治疗,尽一切可能做好重症患者救治工作。”以重症医学专家为主的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正是为了加强武汉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力量。2月8日,医院、医院、医院共同组成一支医疗队接管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单独负责一个重症病区。
“这个药,饭后吃,您不要忘!咱们有信心,一定会好起来!”在中法新城院区医院管理的重症隔离病房里,一位80岁的老奶奶一定想不到,眼前这位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反复讲解的医生,是重症医学界响当当的大专家安友仲。
“重症医学专业,从诞生的第一天,就注定了与灾难、疫情和临床医疗生命支持与救治密不可分,就注定了从事这个专业的医护工作者责无旁贷。”安友仲作为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专家,抗击SARS、汶川救援、雅安救援、H1N1防控……在国家有重大疫情或灾难之时,都会出现他的身影。
安友仲表示,任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首先要做的是“检伤”,就是对患者进行分层。“国家提出‘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疫情防控的关键,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早诊断,尽量迅速及时地明确病人的诊断,然后再将确诊病例进一步分层为轻症、重症、危重症,加强分级诊断,这是近期患者救治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也成为专家组团队的共识。
抵达武汉后,安友仲以最快速度了解全部患者病情,并进入隔离病房逐一查房,从器官功能支持、氧疗与呼吸支持、循环监测与支持、营养支持等细节方面进一步优化救治方案,给全队的诊治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虽然隔着厚重的隔离服,但他喜欢跟患者在病床前交流,不仅解答他们对病情的疑问,科普一些小知识,还询问生活方面的困难。他细心的话语温暖了患者,也改变了原本沉重压抑的病房气氛。“只是通过化验结果和影像学检查评估病人的轻重缓急是不行的。制订临床决策,必须到隔离病房里面亲自看看患者,患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提示着病情的变化。”安友仲强调。
“人这一生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排忧解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的工作普普通通,但却维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安康,我的工作简简单单,可会拂去患者心头的寒冷,带给他们爱的温暖。”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曹照龙教授,在武汉抗疫前线郑重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疫情肆虐,家乡蒙难,能尽绵薄之力,我义不容辞!”曹照龙是一名地地道道成长于荆楚大地的湖北籍专家,此次主动请战作为医院第三批援鄂队员于2月7日奔赴前线。曹照龙所在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此次派出了17名年富力强的专家梯队与骨干护士紧急驰援湖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作为医院的呼吸内科专家,医院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组长,在常规门诊查房、疑难重症会诊等临床工作外,医院新冠肺炎防控、会诊、确诊等各项工作。
“作为一名呼吸内科医生,年非典、年甲型H1N1等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期间,我始终工作在抗击疫情一线,在实战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新冠肺炎疫情一出,我马上警觉起来,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