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在人群中比较高发,尤其在很多老人、小朋友或免疫力低下的人中,支气管炎、气管炎、肺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相对较高。而随着雾化技术地不断优化以及雾化治疗取得的确切疗效,雾化吸入逐渐成为了我们熟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给药方式,并且雾化也是最不需要患儿刻意配合的吸入疗法,因此在儿童中应用广泛。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聊聊雾化的那些事儿~~
01
雾
化
是什么
雾化吸入疗法是指用专用雾化装置将药物分散成液体或固体微粒即气溶胶形式,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吸气时随气流进入呼吸道及肺内,使得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粘膜,可以产生局部及全身作用。
雾化具有起效迅速、疗效确切、无创伤、痛苦小、安全性好等优点,且雾化药物主要在肺部和气道产生作用,因此全身性的副反应发生率少。
02
常用药物
雾
化
目前国内可用于急诊雾化吸入的药物主要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支气管扩张剂和粘液溶解剂几类,其中支气管扩张剂又分为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短效M胆碱受体拮抗剂(SAMA)。其他药物目前在国内尚无雾化吸入用剂型上市,临床上有将非雾化吸入剂用于雾化吸入治疗,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故不推荐使用。
目前国内已上市的雾化吸入制剂如下表:
药物分类
已上市药物
吸入性
糖皮质激素
布地奈德、倍氯米松、氟替卡松
β2受体激动剂
特布他林、沙丁胺醇
胆碱M受体
拮抗剂
异丙托溴铵及其复方制剂
粘液溶解剂
乙酰半胱氨酸
03
雾
化
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ICS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好。但由于给药方式的特殊性,ICS吸入后沉积在口咽部、喉部可造成局部不良反应,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口咽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咽喉炎(咽喉痛)、支气管痉挛咳嗽等。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过量或不恰当使用SABA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震颤、心动过速等。
短效M胆碱受体拮抗剂(SAMA):对于合并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的患者使用SAMA过程中可能导致原患疾病的加重,SAMA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咳嗽、吸入相关支气管痉挛、口干、呕吐等。
乙酰半胱氨酸:对鼻咽和胃肠道有刺激,可出现鼻液溢、胃肠道刺激,如:口腔炎、恶心和呕吐的情况。对于胃溃疡或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尤其是当与其他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合用时,慎用本品。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如有支气管痉挛发生,应立即终止治疗。
04
注意事项
雾
化
1、雾化前1小时不应进食,清洁口腔分泌物和食物残渣,以防雾化过程中气流刺激引起呕吐;洗脸,不抹油性面膏,以免药物吸附在皮肤上。
2、雾化时保持呼吸道顺畅,雾化吸入结束时应该及时漱口和洗脸,以免药物引起刺激和不良反应。尤其是使用激素类药物后,及时漱口以减少口咽部的激素沉积,减少真菌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3、雾化吸入装置应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污染。每次使用后需要清洁并干燥存放,以免受到污染后成为感染源,影响治疗。
今天的雾化知识就聊到这,如果您有任何雾化方面的困惑,欢迎前往药学门诊咨询。
药学门诊
门诊时间:周一~周三
08:00~11:00,13:30~16:30
来源:药剂科
原标题:《聊聊雾化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