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那个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408/h1vdr28.html 原创复旦青年复旦青年
“年7月,作为复旦大学校内的独立二级研究机构,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批复成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已初步建成国际上首个跨尺度、多维度的人类表型组精密测量平台:包括分子表型蛋白质组平台、分子表型代谢组平台、人体功能表型测量平台等。且建有国际领先的组学质量控制参比实验室,可以为人类表型组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复旦青年记者钟佳琳主笔
复旦青年记者潘玥报道
复旦青年记者张飞宇编辑
一段头发、一颗指甲盖、一串脚印、甚至是滤纸上微量的龈沟液,这些性状都可以成为人类生命健康密码。人体特征即是表型,是由基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的。人类全部特征的集合就是表型组。
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后,国际科学界发现要完全破解人类生命健康密码,还需要对人类表型组做全面的了解,精确测量、精密解析“基因-环境-表型”之间的多层次关联及整体性关系。人类表型组被科学家认为将在医疗健康领域将发挥“点石成金”的作用。“如果把从微观到宏观各个维度的表型之间的关系都能研究透彻,或许人类健康之谜届时就能被彻底解决”,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副院长昌军表示。
人群队列结合代谢组学技术:
试图探寻痴呆症早期“密码”
年初,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陈兴栋青年研究员医院神经内科丁玎研究员团队合作,基于“上海老年研究”队列,展开了老年人群痴呆风险预测的代谢复合表型研究。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痴呆及其他相关认知障碍的防控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巨大挑战。我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现有痴呆患者多万,占全球痴呆患者总数的1/4。发现存在早期病理改变但尚无症状的临床前患者,是寻找痴呆有效治疗方式的关键。因此,研发精准、快捷、并易于在社区老年人群中广泛筛查的痴呆早期表型标志物是降低我国痴呆负担的重要手段。
目前,可用于痴呆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较为有限。临床上,检测人员需要通过腰椎穿刺抽取受试者脑脊液,检测其中Aβ、tau等蛋白水平变化,再结合神经影像技术等手段对痴呆进行诊断。但腰椎穿刺是有创检查,神经影像价格又较高,一般老年人对这类检查接受度不高,且这些技术也不适宜在人群中大范围开展痴呆的高危人群筛检。鉴于此,陈兴栋青年研究员团队转换了方向。“既往研究发现,痴呆患者早期即会发生脑部代谢异常及血脑屏障破坏。那么,循环系统的代谢物变化是否与痴呆的发生相关?”。得到灵感后,他们遂与丁玎研究员团队展开合作。
医院为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挂靠单位,于年建立了名社区老年人群的“上海老年研究”队列,并建成了相关临床资料库和生物样本库。队列即一组人群。队列研究就是对一群人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重复的观测,研究各种环境暴露、生活方式跟疾病的关系。“上海老年研究”队列为应用前瞻性设计,即在研究开始时,选择的人群中并未发生该疾病。陈兴栋博士介绍说:“入组时这批志愿者都是正常人群,我们进行了基线调查和生物样本收集。5年后,随访调查是否有认知功能下降。基于前瞻性的设计,我们可以评估他们基线血清代谢物与痴呆发生风险的关联性,以期寻找潜在的痴呆代谢标志物。”
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分子表型代谢组平台唐惠儒教授团队也参与了这项研究,指导科研人员选用不同的平台和检测技术来对代谢物进行更加精细的检测。
目前,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目前已建成世界首个跨尺度、多维度的人类表型组精密测量平台。其中国际领先的分子表型代谢组平台,可以对两千多种代谢小分子进行定量检测,发现可用于疾病筛查的小分子生物标志物。
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的分子表型代谢组平台覆盖度大、重复性好。“覆盖度大就是用同样的样本量可以检测出更多的代谢物,重复性高就是同一样本经过多次检测,出来的结果一样。研究院的老师帮助我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用尽量少的样本来达到检测的目标。”
年4月8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痴呆研究领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上,研究结果发现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有望发现痴呆的血液早期诊断表型标志物。文章共同通讯作者陈兴栋博士表示“该研究给这个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后续还将在功能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从人群队列到表型组:
“精准医疗”图景逐渐清晰
陈兴栋青年医院神经内科一直都有紧密的合作。“医院神经内科董强教授、崔梅副教授作为合作者也深度参与了’泰州队列’的一个子队列——泰州脑影像队列的建设与研究过程。近年来,我们共同合作开展了认知衰老、脑动脉硬化等疾病的系列研究。”陈兴栋博士提到的泰州脑影像队列是泰州队列的一个拥有人左右的多表型子队列,专注于脑部疾病与认知障碍领域研究。整个20万人群规模的“泰州队列”也包含了多个这样的子队列,是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大型前瞻性人群队列。
陈博士介绍:“大型前瞻性人群队列是针对数十万以上人群,数十年持续对人群健康状况(尤其是慢性病)进行追踪研究的科学方法,是目前国际公认研究慢性病病因的首选设计之一,也是生命组学样本和暴露数据的重要来源。慢性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由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和遗传变异等的综合作用所致。利用大规模队列人群的生物学样本和流行病学数据,有可能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实现’精准医疗’。”
基于这样的科学理念,早在年,金力院士与校公共卫生学院俞顺章教授就在江苏泰州启动了“泰州队列”项目。该项目是以泰州市全市居民(余万人)为框架人群建设的大型自然人群队列及生物资源库。据悉,泰州队列是我国完全独立拥有知识产权、人类遗传资源使用权,不依赖于国外技术力量的大型中国人群研究队列,并具备了“人类遗传资源采集、收集、买卖、出口、出境审批”资质。在设计上,泰州队列由流行病学、遗传学、临床医学、生物统计学、管理学等多领域交叉的科学家参与,兼顾流行病学基本要素,更突出了生命组学的需求,注重各种临床表型的前移,丰富了大型队列研究的内涵。在地点选择上,泰州队列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人群代表性遗传结构的特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经济转型期环境与社会的特点。此外,为了更好的推进队列建设、提高队列质量,并承载队列资源,在队列建设伊始复旦大学与泰州市政府中国医药城共同筹建了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研究院主要定位于大型前瞻性人群队列建设,同时致力于打造医学研究的公益性平台。
复旦青年记者了解到,泰州队列建设的目标及定位主要包括:(1)探索中国经济转型期重大慢性疾病流行病学队列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共性问题;(2)阐明若干环境和遗传因素与重大慢性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关系;(3)为制定慢性病预防和控制对策,开发新的治疗和干预手段提供科学证据。泰州队列建设主要分为基线调查,随访调查和日常管理。经过13年多的建设和运维,泰州队列提升了大型队列标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水平,加强了队列的科学管理、质量控制和资源共享,并完善了与其他已有队列间的联合运行机制,形成了系列技术规程和操作指南。队列也建立了实时、高效的随访系统,以期采集队列人群多时点的生物样本和健康数据,分析和评估居民期望寿命、生命周期健康状况、过早死亡率等指标,为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提供支撑。泰州队列随访工作由队列人群常规监测随访和随访调查组成,实时发现常见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截至目前,已形成了约20万人的社区健康人群队列,拥有万份的生物样本及数据信息,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自然人群队列之一。队列支撑了30余项、、重大专项项目的实施,发现了预测冠心病、肿瘤、脑卒中、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发生的生物标志物,在Cell、NatGenet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近百篇,为我国各种重大慢病的防治提供了有益线索。
年,《“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专项》把“建立百万健康人群和重点疾病人群的前瞻队列,建立多层次精准医疗知识库体系和国家生物医学大数据共享平台”列入重点任务之中。“十三五”之后,华东、华南、西北、东北、华中、京津冀地区都布局了人群队列。泰州队列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被纳入到华东队列之中。目前,人群队列正朝着人类表型组发展。这类组学的研究将对疾病机制、发病原因、生物标志物、药物研发有很好的支撑作用。
年7月,作为复旦大学校内的独立二级研究机构,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批复成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已初步建成国际上首个跨尺度、多维度的人类表型组精密测量平台:包括分子表型蛋白质组平台、分子表型代谢组平台、人体功能表型测量平台等。且建有国际领先的组学质量控制参比实验室,可以为人类表型组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同时,研究院已开展多项大型人群队列研究(自然人群,心梗、癫痫、衰老等特定人群),细致描绘代表人群的全表型谱,系统解析表型组与基因组的关联,发现人类健康和疾病等表型特征形成的内在规律和生物标志物。
此外,研究院牵头承担了上海市首批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一期)”,这是“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顶层设计部署“一计划两中心”的核心建设内容。
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
破解生命密码的关键一环
年4月,在国务院批准的《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方案》中,“国际人类表型组”被列入需布局的重大科学基础工程。
年3月25日,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一期)”在复旦大学正式启动。该计划立志于破解人体除基因外另一半生命‘密码’——表型,制定人类表型组研究通用标准,绘制首张“中国自然人群全表型组参比图谱”。
根据“大科学计划”的设计规划,研究人员希望在全国精确测量1万个个体,每个人测5万个指标;在全球五大洲代表性人群中进行测量,每个洲选取1万样本,每个人测10万个指标。为了达成这个总体目标,研究人员计划将在上海精确测量个体,每个人测量2万个指标。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去年8月,该项目通过了中期验收,由复旦大学牵头5家单位共同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也正式获批成立。这将标志着国际上首个跨尺度、多维度的人类表型组精密测量平台初步建成,整合国内外力量、推进人类表型组研究的战略性机构初步建立。
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的关键词为“创新”。作为“科改25条”即上海去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重点支持的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将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探索,用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招募高水平国际化人才。
据悉,现在研究院内有一位有创立过三个公司的“连环创业者”,还有从世界强企业自愿降薪而来的管理骨干。“我们作为新型研发机构,不以论文论英雄,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