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有哪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凌晨3点,解剖楼的尸袋里突然跳出一个人 [复制链接]

1#

前几天,医学院的解剖2楼就开始“闹事”了。

“邪门,真邪门!!”跟着张警官出警的小徒弟喃喃自语道。

凌晨3点,医学院的解剖楼里,死了个人,死状和死因都令人匪夷所思……

农历七月

医学院里的“无头悬案”

讲迷信的老一辈说,农历七月,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时候。晚上没什么事最好不要出门。

但张警官一向不信这些,当警察那么多年,光怪陆离的事他见过太多了。不过,偏偏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怪事……

这天凌晨3点,医学院的解剖楼1楼外,来了两辆警车和一辆救护车,车顶上的灯在漆黑的雨夜中,一闪一闪,看多一眼,都让人觉得心神不宁。

张警官和几个同事下了车,冒雨快步走进了解剖楼。

越过一个转角,他们进入了一条幽长的走廊。哒哒哒的脚步声和外面噼里啪啦的雨声,在死一般寂静的解剖楼里,越发显得刺耳,一声声地“锤”在每个人心头。

死者是医学院里的一个保安——李叔,今年62岁。

他躺在地上,双侧瞳孔已经放大,人已没有了气息。薄薄的单眼皮下双眼还睁开着,像是被吓到后的惊恐状。

“是谁第一个发现尸体的?”张警官转身问在场的几个教职工。

“我……是我,警官”,同穿着保安制服的孔大叔颤颤地说——

“我跟老李今晚一起值班,11点多时他说去巡楼,我偷懒打了个盹,醒来时已经快2点了,老李还没回来,按理说他早该巡完楼回来了,于是我就给他打电话,但拨了几次都没接。他平时不是这么没有交代的人,我……我担心出什么事儿,就挨栋楼找他,最后在这发现他……喊他推他都不应,我心里也开始发毛,赶紧打了,报了警,又叫了住在职工宿舍的几个老师过来。”

“你到的时候,有看到其他可疑人物吗?”

“没有,但那个解剖教室的门是打开的。非上课时间都是锁着的,也不允许学生私自过来。”

听罢,张警官走进了那间敞开着门的解剖教室,瞬间,一股浓烈刺鼻的异味扑面而来,那是福尔马林的味道,是尸体和各种人体标本长时间泡过“防腐剂”后的味道。

这时,在场的一个老师也走进教室,神色不安地说道——

“很奇怪,这有一台解剖台是升上来的。一般每台解剖台下面都是冰柜,平时供解剖的‘大体老师’(医学界对遗体捐赠者的尊称)会放在装尸袋里,保存在这冰柜里。上解剖课时,一按开关,就会把‘大体老师’升上来。但这台里面现在是空的。可我们刚盘点过,尸体和标本总量都没错。”

张警官环顾一周,发现教室地面上有水渍,还有一个空的装尸袋,有一扇窗户是打开的。

“师傅,这也太悬了吧,死因和死状都成谜,现在可是农历七月,难不成……”

小徒弟瑟瑟地贴着张警官的耳旁说。

“别乱说,叫法医,你赶紧去调监控录像。”

诡异的监控录像

慌乱的留校生……

回到警局后,他们连夜查看了解剖楼里的监控录像。

这一看,监控里毛骨悚然的一幕,差点把刚来的小徒弟吓破胆……

楼道走廊里的监控显示,李叔巡视到解剖楼1楼时,用手电筒往那间教室里照了照,就开了门进去了。

1分钟后,李叔突然像着了魔似的冲出教室,边跑边慌张地回头看了一眼,跑出大约米,就仰面倒了下去,再也没有起来。

最诡异的是,自始至终,监控画面里,直到孔叔出现前,没有出现过第二个人。

当天也没有其他人从楼道里进过解剖楼,而解剖楼只有这唯一的出入口。

一筹莫展之际,尸检报告出来了。大家看完报告,更是面面相觑……

报告显示:李叔死于心肌梗死。没有打斗,没有外伤……

引发心肌梗死的根本原因是啥?李叔为什么要进教室?他到底在教室里看到了什么?地上的空装尸袋是谁拿下来的?解剖台为什么无故升上来了?

张警官带着一伙人回到了医学院,在真相大白前,暂时以学校失窃为由请当天在校的师生协助调查。

还好暑假留校的师生是少数,很快,张警官他们就找到了突破口:一个男生!

在不知道学校出了命案的前提下,张警官向他问到当晚的情况,他眼神飘忽,闪烁其词。最关键的是,这个男生提供不了不在场证明。

10分钟之后,男生就招架不住了,语气近乎急哭——

“警官,我没偷东西,但那晚我确实去了解剖楼,求求你,不要告诉老师,不然我可能都毕不了业了……”

“那你就一五一十地把那天的经过都告诉我,只有这样,我才能帮你。”

“上学期有段时间,因为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我请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假,落下了很多课,我解剖课本来又学得差,如果不补回来,可能会毕不了业。于是我就想晚上悄悄去解剖楼练手,我知道有个教室的一扇窗是坏的,关不紧,于是那天我就去了……”

“后来呢?晚上一个人去解剖楼你不怕吗?”

“我们是医学生,习惯了也还好,主要是怕有人来,我们老师很严厉,被发现了就死定了,所以也不敢开灯,打了手电筒,还特意挑了靠里面的一台解剖台。没想到后来真有人来,当时教室里也没其他地方躲,我就把‘大体老师’扶正,自己拿上控制升降台的小遥控,跳进了解剖台,心想着等人走了后,我再出来。没想到……没想到升降台被人打开了,升起来那瞬间,太黑了看不清那人的脸,我顾不上想一股脑坐起来,就跳出解剖台,从窗户逃出去了……”

真相,至此大白。老李或许是发现了教室有动静,或许是看到没关好的窗,所以才进了教室。

进了教室后,又发现地上的装尸袋,以为是学生上课没放好,想放回解剖台冰柜。

但他万万想不到,解剖台升起来时,竟然有一对活生生的眼睛,跟他四目相对!

老李本来就有心脏病,一下子被“引爆”了……

讲完这个故事,老付端起冒着热气的茶杯,眯着眼睛啜了一口。

这么离奇的事,从他口里说出来,却像家常便饭一样。

各种千奇百怪的死因,老付都听过,如果他不说,你绝对猜不到他是干嘛的。这个神秘岗位,一般人闻所未闻——死因监测。

疫情期间

他曾到殡仪馆“摆渡”逝世的新冠病人

死因监测是什么工作?“害!我们就是一听故事的!”老付自嘲道。

老付全名叫付英斌,是深圳市疾控中心基层公共卫生促进部的副主任医师。

干了那么多年,他听过的死亡故事太多了,各种各样的死因都有,普通人可能听了会害怕,但他们早已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

付英斌的角色,更像一个“摆渡人”。

他们为逝者“摆渡”生命最后一程。正如活人需要身份证一样,逝世之人也需要一张死亡证。

付英斌的工作之一,就是协助逝者家属开出这张死亡证,为逝者的生命“摆渡”最后一程,帮助他们的人生画上一个完整的句点。

如果遇到非自然死亡案例,在开具死亡证的过程中,有什么阻碍,他们还要挺身而出,协助民警、法医,共同调查还原案件的证据链。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被很多狗血的家庭伦理剧情震撼过,也为世事无常唏嘘感叹过,更被温暖的人间真情感动过。

今年2月深圳疫情最汹涌的时候,有两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在1天内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深圳市殡仪馆一时不知如何处置这两具特殊的遗体。

医院赶到殡仪馆增援的付英斌,此时成了“定海神针”。

△指导殡仪馆的工作人员

协调市疾控中心对殡仪车、火化设备和相关场所进行消毒,指导遗体接运人员做好个人防护,会同医生签发死亡证及信息报告……一切都有条不紊。

△指导开新冠死亡证明

市殡仪馆不胜感激,还特意给他们写了一封感谢信。

另一方面,死因监测者也为生者“摆渡”更健康的未来。

全市的死亡数据统计分析工作都是他们在做。在他们眼里,死亡不是结束。记录下每一个死因的背后,是在为已逝之人“续写”生命的意义,也是在为生者指引一个更健康的生活方向。

年,在深圳市报告的户籍人口死亡病例中,死因最高的前五个疾病为:恶性肿瘤(35.35%)、心脏病(19.57%)、脑血管病(12.22%)、呼吸系统疾病(10.31%)、损伤和中毒(6.12%)。

这些数据,不是凭空想象和捏造的,是死因监测工作者,在听过无数个故事,发出无数声感慨,到过无数个现场之后,一个个记录下来,再比对、统计、分析,得出来的结果。

为什么要统计?为什么要分析?

因为只有摸清疾病和各种意外的“脾性”,他们才能更精准地为市民提供健康教育,更科学地为全市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建议。

如果说还原一个死亡案件,是为一个逝者和一个家庭解开谜团;

那么对每一个死因进行记录和分析,则是在帮助千千万万个家庭更好地活下去。

死亡不是终点,在这些死因监测工作者手中,一个个鲜活的数据背后,是更多生命的“延续”。

后记:

在这个世界上,

很多相遇和离别,都没有时间准备,

意外,往往发生得那么猝不及防。

你以为明天会再见的那个人,消失了;

你以为下次可以说的那句话,再也没有机会说出口了;

你在为未来迷茫的时候,生命或许下一秒就戛然而止了

……

粉碎的那架失事飞机,

坠落的那辆沉江公交,

带着那个你最深爱的、或陌生的人,

像逝去的时间,一去不回头。

愿你,可以说的时候就去表达,可以爱的时候就去拥抱;

愿你,不再害怕生命的逝去;

愿你,每一天都可以没有遗憾地睡去。

(本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文中人物均用化名)

编辑:郑晓升

核校:郭小花

来源:深圳疾控(id:szcdcepi)、深圳市疾控中心基层公共卫生促进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