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白癜风医院最权威 http://bdfyy999.com/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甘肃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如何?人口发展、老龄化情况如何?卫生费用支出情况如何?降低“药占比”政策实施效果如何?医疗卫生费用支出的主要疾病领域是哪些?威胁全省居民的疾病主要有哪些,患病率、就诊率及死亡率又是如何变化?12月21日,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充分展现了年甘肃卫生事业在发展中取得的显著成效。
卫生事业发展:
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达73.92岁
年起,全省卫生资源逐步完善,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和每万人全科医生数均在不断增加,尤其是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数,七年每万人拥有量增加1.7人,复合增速达22%。
随着疫苗的普及和全省医疗水平的提高,全省妇幼健康服务公平性、可及性不断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年以来,全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与婴儿死亡率稳步下降,至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50‰,婴儿死亡率3.37‰,明显低于10‰和8‰的《规划》目标。
自年起,甘肃省孕产妇死亡率均低于20/10万,年孕产妇死亡率为12.88/10万,为近年最低值。近年来,人民健康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甘肃省人均预期寿命逐年增加,年甘肃省人均预期寿命达73.92人,较年增加约2岁,预计年可达到《规划》目标(规划≥74岁)。
人口基本情况:
出生率下降,老龄人口占比增加明显
甘肃省人口死亡率自年至今保持平稳,基本在6.5‰上下浮动,但出生率与人口自增率下降较为明显。年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但甘肃省人口出生率仅在年有小幅提升,随即回落,截至年仍在下降,为10.60‰,创历史新低。
除了出生率下降明显,甘肃省还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快。据统计数据显示,甘肃省老龄人口占比由年的7.63%增加至年的11.61%,增加了近4个百分点,而对应的0-14岁儿童占比由年的20.81%下降至年的17.42%,下降了3.39个百分点。未来人口老龄化还将进一步加剧。
卫生经费:
人均卫生费用10年翻3.5倍
甘肃省年卫生总费用达.84亿元,年至年十年平均增速13.5%。年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为7.79%,年为10.71%,十年间占比提升了2.92个百分点,卫生总费用增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
对比年及年甘肃省卫生总费用构成情况,其中政府卫生支出占比变化不大,社会卫生支出占比增加明显,约8个百分点,相对应的,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比下降明显,约6个百分点。社会卫生支出主要包括社会医疗保障支出、商业健康保险费、社会办医支出、社会捐赠援助、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等,从其组成来看,医保压力日益增加,与此同时商保的发展也一定程度分担了医保部分压力。
另外,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比明显下降,但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及通货膨胀的产生,人均卫生费用绝对值也在增加,到年为.34元,十年间翻了3.5倍。
医疗服务:
医疗机构10年增加家
医疗卫生机构和诊疗人次数齐升,年甘肃省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为.53万人次,年为.6万人次,九年复合增长率7.43%。
就诊疗居民的年龄构成来看,-十年间,45岁及以上年龄段的两周就诊率明显增加,随着甘肃省年龄结构向中老年年龄段推移,老龄人口的医疗保健保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伴随着诊疗人次的增加以及老龄人口就诊率的上升,甘肃省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也在加速,医疗卫生机构数由年的家增加至年的家,医院发展建设最快,十年间增加家,十年复合增速达6.77%。
结合人均卫生费用得知,药费只是占比在下降,但其绝对值仍明显上升,患者压力并未减轻。因此“药占比”指标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年取代单一药占比指标亦是情理之中。
疾病控制:
恶性肿瘤死亡率高
在发布的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居民两周患病率TOP5主要为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这类疾病主要为老年慢性疾病。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此类疾病患者人群越来越大。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其中:高血压两周患病率由年的9.7‰增加至年的99.47‰,十年间翻了十倍多;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中,糖尿病年两周患病率为1.6‰,年飙升至24.84‰。
值得注意的是,恶性肿瘤虽然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但其两周就诊率并不高,主要是由于其患者总数较少。恶性肿瘤虽患病率不高,但其死亡率高,在甘肃省居民死亡率排行中,恶性肿瘤位于全省第三位。
威胁我省居民健康的主要瘤种为:胃癌、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其中,由于我省胃镜肠镜的普及率较低,而肠镜/胃镜检查是预防癌症的重要筛查手段,因此胃癌、结直肠癌和肛门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较高;我省肺癌、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瘤种中均位居前列。
传染病:
艾滋病死亡率最高
在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位列第一。甘肃省最常见患者人群最大为乙肝和丙肝。值得注意的是,艾滋病虽发病率不高,但其死亡率却位列第一。且当前无法治愈,亦无可预防的疫苗,艾滋病仍是有待攻克的难关。
文丨掌上兰州·兰州晨报首席记者欧阳海杰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