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有哪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支援本土病例救治,中山三院逆行者这样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有效治疗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257519.html

自5月21日报告首例本土确诊病例起,至7月9日所有确诊患者核酸转阴,广州战“疫”50天。50天里,中山三院再次不负重托,在此轮战疫中打满全场,交出了人民满意答卷:全院严密做好院感防控,作为确诊医院启动腾空预案,支援四市九区全民核酸采样,并在6月13日派出名医院,接管本土新冠肺炎患者所在的全部4个普通病区,为患者生命安全护航。

截至7月9日,中山三院医疗队在本轮疫情中接收的四个病区例本土阳性病例核酸全部转阴。救治工作得到了国家和省、市专家的高度认可。目前,名支援抗疫队员已经全部医院。

名支援抗疫队员合影。

亮眼的数据,显示出中山三院快、准、稳应对疫情的硬实力。

中山三院,是一支经受过“非典”“新冠”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考验的英雄团队,有着丰富的抗疫经验,有一大批经过战“疫”锤炼的医护精锐,非典中牺牲的“抗非英雄”邓练贤烈士精神激励全院英勇战疫。广州本轮全面战“疫”一打响,戴着“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的中山三院,第一时间集结最强医疗实力,发挥专业优势,全力奔赴前线战斗,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年,中山三院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硬实力支撑

战疫前,平战结合,防患未然

作为省级新冠医院,中山三院时刻为疫情常态化防控不懈努力。

作为省级新冠医院,院领导提前调研部署

全院医务工作者肩扛防疫责任,坚持平战结合,打造了全方位“样板式”院感防控模式:把防控物资储备纳入长效机制;设置感控督导员,医院感染;发挥发热门诊、入院处置处、预检分诊处的前哨和预警功能;开展核酸检测、新冠疫苗接种;加强全员全方位防护培训。平战结合、常态化医院的突出表现奠定了基础,为广州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增添了胜算。

本轮疫情以来,中山三院派出人次支援广州、佛山、东莞、深圳核酸采样,完成采样超过77万人次。

战疫初,党旗飘扬,无畏冲锋

5月21日,广州出现首例新冠Delta变异株本土感染病例后,确诊患者短期内达到余例,作为新冠医院的广州医院连续奋战多个日夜,急需援手。

兵贵神速!6月12日晚,中山三院接到上级任务,紧急组建了支援市八抗疫医疗队。次日起,两批次共名医院,接管收治本土病例的全部四个普通病区。这支精锐“部队”是由感染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业为主的多学科、中青年技术骨干医护组成,50%成员有驰援武汉抗疫经历,30%有发热门诊或隔离病房抗疫经验,具备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常务副校长肖海鹏为队员们送行。

出发前,医院党委在医疗队中成立了支援抗疫临时党委,医院疫情防控专家顾问组组长、中山三院党委委员、感染性疾病科教授崇雨田任党委书记统筹率领全队工作。感染科护士长李莉莉任临时党委副书记,岭南院区综合ICU主任毕筱刚、岭南院区隔离病区专科主任曹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李洪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周宇麒、岭南院区急诊科区护士长廖志新任党委委员,其中曹红曾负责广州隔离病区救治工作,其余4人曾支援武汉抗疫,均是抗疫“老将”。

中山三院院长戎利民(右一)、党委书记吴京洪(左一)将党旗交给医疗队临时党委书记崇雨田。

在前线,临时党委将支部建在病区上,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委会议、支部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党员冲锋在前,带头完善救治、院感等相关流程,不断加强防护措施,积极开展救治工作,奔忙在前线工作的各条战线上。在脑力、体力和意志的重重挑战下,队员们取得了“患者零死亡、队员零感染”的战绩。在党组织的感召下,71名医疗队员在抗疫一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临时党委收到的部分入党申请书。

战疫中,最强大脑,贡献智慧

毕筱刚、曹红、周宇麒及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朱建芸4位抗疫老将被任命为临时病区主任。结合武汉和三院的抗疫经验,他们因地制宜,短期内制定并完善了近30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全面加强患者救治和医务人员院感防护管理。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广东工作组医院指导救治工作。医疗队专家精准掌握患者病情进展,及时向国家工作组汇报,同时密切跟踪患者病情变化,做到危重患者救治预警指标“关口前移”。多学科团队通力合作,共同讨论确定病例分型和治疗方案,让每一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都经过MDT会诊确定,确保治疗科学、精准、合理。

多学科专家团常规开展交接班,共同讨论救治方案。

“我院支援武汉期间总结出的‘多学科、立体、个体化综合’救治模式,此医院,医院合作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宇麒谈到。

儿科医师团队针对20名儿童新冠肺炎患者制定了专门的诊疗常规,加快康复进程;肾内科副主任医师李灿明组建人工肾团队,为肾衰患者进行透析;康复小组开展早期康复干预,减少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血栓事件和肌肉无力等情况,有效缩短了治疗时间;进驻病区之初,医疗队通过专业问卷等形式对所有患者的心理状况展开摸查,护理团队中的心理治疗师为高危人群进行心理疏导;四位心内科医师郑振达、李苏华、赵云跃、陈阳主动排班,医院病区提供帮助,并建立专门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